找到相关内容81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轮回后的涅槃世界

    熊琬〈中国小说佛理之会通〉,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主编《文学佛学关系》(台北:学生书局,民国 83 年),页 35~36;孙昌武《佛教中国文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年),页 266~...佛教死亡思惟探索  ──超越因果轮回后的涅槃世界 中华佛学研究第五期(2001.03)  提要  佛教追求的理想国度,现实中呈现仙界的道教思想不同,它是在死后以生前罪恶善行的程度,来决定来生的富贵...

    金明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950863.html
  • 皎然意境论的内涵意义─从唯识学的观点分析

    ;同样观点又见孙氏〈佛的境界诗的境界〉一文,《意境纵横谈》,页2-7,以及《佛教中国文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1991年2月初版二刷),页250。另黄景进〈唐代意境论初探...被皎然所取效吸收,影响了其诗歌理论的建构。因此本文便从唯识学的观点,尝试整理皎然境界论的理论架构,一方面希望能更清楚开显皎然意境论的内涵意义,另一方面则企图呈现皎然意境论佛教唯识学的理论相干性。  ...

    彭雅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352372.html
  • 浅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1)

    多数为主,称为齐言;至于长行,则纯粹为散文。故称此种偈颂长行结合的表现,为齐散结合的形式。此外,孙昌武《佛教中国文学》页247中(台湾东华书局,民78年12月初版),将偈颂长行结合的形式,称为“韵...景物内在心灵的交感之美,及修道心境等等之描写[6];此点中国佛教诗  ---------------------------------------------------------------...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952382.html
  • 六朝僧侣诗研究

    1997。  俞理明:《佛经文献语言》,四川:巴蜀书社,1993。  孙昌武:《唐代文学佛教》,台北县:谷风,1987。  孙昌武:《佛教中国文学》,台湾:东华,1989。  孙昌武:《中国文学中的...》,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84。  邱敏捷:《袁宏道的佛教思想》,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89。  李皇谊:《维摩诘经的文学特质中国文学》,东海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93...

    罗文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3954553.html
  • 梁武帝萧衍梁代文风之研究

    1978年2月初版  《佛教中国文学》 孙昌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1刷  《佛教中国古典文学》 陈洪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3年1月1刷  《佛经传译中古文学思潮》 ...类书的编纂、宫体诗作的竞造、佛典著述的鼎盛六项,以揭示梁武帝于其中的用力所在,而有别于南朝其它君王之作为。第六章"梁代文风对后世的影响”,由对古文运动的启发、对文学理论的沃灌佛教典籍的导引三项,归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3954554.html
  • 惠洪文字禅之诗学内涵研究

    中国佛教哲学简史》,台北:木铎,1988年  葛兆光《禅宗中国文化》,台北:天宇出版社,1988年  黄敏枝《宋代佛教经济史论集》,台北:学生书局,1989年  孙昌武《佛教中国文学》,台北:东华...佛教哲学》,台北:洪叶文化,1994年7月  顾伟康《禅宗六变》,台北:东大图书,1994年12月  杜松柏《知止斋禅学论文集》,台北:文史哲,1994年  杨惠南《禅史禅思》,台北:东大,...

    吴静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2657244.html
  • 佛教对中古文人思想观念的影响

    、现在为世。”(《大正藏》第19卷,第122页下)  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37页。  ⑦台静农《佛教故实中国小说》,张曼涛主编《佛教中国文学》,(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阶段。可见佛教时间观念的漫长。从微观上说,“劫”相对的时间概念是“刹那”,意为“极短的时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有情世间仍有大量的事物在不断地生灭 ③ 。由此,佛教以刹那为计时单位,完全把视角深入...

    普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64357680.html
  • 中国佛教文化历程自序

    佛教中国文学艺术/239  第七章 中国佛教的衰落世俗化(明清)/243  第一节 佛教政治/243  一、明王朝佛教/243  二、清政府汉藏佛教/244  三、专制集权...中国佛教文化历程自序  作者自序  本书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上部,主要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探讨并论述中国佛教文化的历程。{中国佛教文化》的下部将主要探讨中国佛教文化的底蕴以及中国佛教文化传统思想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2761378.html
  • 唐代长安寺院之研究

    孙昌武着,《佛教中国文学》,台北:东华书局,1989年。  孙昌武着,《唐代文学佛教》,台北:谷风出版社,1987年。  张国刚主编,《中国中古史论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  张国刚...关键词】Tang Destiny Changan Buddhism temples  【中文摘要】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历代高僧大德四处宣化弘法对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力。然而,佛教中国文化交流...

    魏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4161394.html
  • 佛教影响魏晋时期美学精神转型

    黑格尔是由“真”入手去定义“美”的。   孙昌武:《佛教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24页,第331页,第331页,第329页。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第2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佛教影响魏晋时期美学精神转型  内容提要   佛教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嬗变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魏晋时期促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转型。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佛教心性理论激发了魏晋文人具有审美创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2661750.html